一 新聞速覽
精選本周環保行業熱點新聞,一分鐘快速了解行業最新動態。
01|生態環境部召開部常務會議
5月13日,生態環境部部長主持召開部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標準》、《2023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以及41種化學物質增補列入《中國現有化學物質名錄》。修訂《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標準》是適應新的環境管理需要,提高生活垃圾填埋場環境管理規范化水平的重要舉措。編制發布年度生態環境狀況公報,是落實環境保護法法定要求,保障人民群眾環境信息知情權的具體舉措。要不斷完善《中國現有化學物質名錄》,嚴格做好新化學物質登記審批,持續加強日常監督執法,有效防控新污染物環境與健康風險。
02|2024年“全國低碳日”主場活動在常州舉辦
今年5月15日是第十二個“全國低碳日”,生態環境部、江蘇省人民政府聯合在江蘇常州舉辦2024年“全國低碳日”主場活動。今年“全國低碳日”活動以“綠色低碳 美麗中國”為主題,旨在號召全社會形成簡約適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共同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建設美麗中國。
03|生態環境部發布5月下半月全國空氣質量預報會商結果
2024年5月15日,中國環境監測總站聯合中央氣象臺、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東北、華南、西南、西北、長三角區域空氣質量預測預報中心和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開展5月下半月(5月16日—31日)全國空氣質量預報會商。5月下半月,前期受高溫影響,京津冀及周邊區域、長三角區域北部、東北區域、汾渭平原和西北區域大部空氣質量以良至輕度污染為主;中后期,受冷空氣活動和降水影響,京津冀及周邊區域、東北和華南區域空氣質量好轉,新疆部分地區受沙塵天氣影響,空氣質量以中至重度污染為主。
04|八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印發深化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試點名單的通知》
5月15日,生態環境部、財政部、自然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辦公廳、水利部、中國氣象局、國家疾控局聯合發布《關于印發深化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試點名單的通知》,確定上海市崇明區等39個市(區)為深化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試點。推動試點城市建設工作,督促試點城市加強對深化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試點工作的組織領導,并結合工作實際,進一步創新工作思路,加強風險評估,完善實施方案,細化重點任務和職責分工,高質量開展深化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試點工作,不斷推進城市韌性可持續發展,助力生態文明建設和美麗中國建設。
二 政策解讀
針對本周環保相關政策文件,深入解讀和分析,快速掌握政策影響與機遇。
據上海市人民政府網站5月16日消息,市政協委員許斌委員提出的“關于引領長三角生物燃料產業發展,助力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提案得到答復:航運業實施“雙碳戰略”是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生物燃料是推進航運業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能源保障,此提案很有現實意義。近期,市發改委會同相關部門重點圍繞以下幾個方面,加快推進生物燃料產業化發展。
一、積極構建本地生物燃料生產供應體系
上海正在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推進辦公室運作機制下開展上海港國際航行船舶綠色甲醇加注業務試點,并由市經信委組織開展生物燃料供應配套產業研究,逐步形成“本市托底保障、全國多源供給”的綠色燃料供應體系。
二、加大生物燃料技術創新示范力度
上海積極組織開展綠色技術研究,推動生物燃料產業鏈全面降本,通過重點示范項目來帶動綠色燃料規模化應用與產業發展。
三、加強生物質資源保障力度
上海積極推進生物質資源開發。一是積極推進濕垃圾集中處置設施建設,二是積極推進濕垃圾產沼項目建設,三是研究綠化廢棄物等木質纖維素集中收儲加工工作,印發《上海市綠化廢棄物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工作方案》,在普陀、閔行、奉賢等區開展了源化利用途徑試點,將持續深化探索綠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路徑。
四、協調綠色甲醇項目ISCC認證工作
當前生物燃料在航運應用的主要產品為綠色甲醇,該產品應用需要通過ISCC認證,綠色甲醇ISCC認證過程較為復雜,且缺少國內案例,上海市相關部門正在組織加緊研究推進。
中器致力于產學研深度融合,攻克復雜來源餐廚廢油脂制生物柴油關鍵技術,突破生物柴油高效催化劑的技術壁壘,產品質量趕超歐盟,達到國內領先、世界一流水平。中器在保障核心競爭力穩步發展的基礎上,持續擴展生物質燃料科研應用場景,減少對傳統化石能源的依賴性,實現環境的減污降碳以及國家“雙碳”的戰略目標,助力建設綠色智慧高質量發展之路,促進經濟社會效益雙提升。
三 市場洞察
環保行業的市場趨勢分析,提出針對性市場洞察建議。
5月18日上午,2024年上海科技節第三屆上海科技傳播大會在張江科學會堂成功舉辦。今年大會延續了“創新·傳播·融合”的核心理念,主旨大會以“加強科普能力建設,推動科普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圍繞科普作品創作、壯大科普人才隊伍、推動科普產業發展進行交流。
一、科技創新與科技傳播就像“火車頭”與“車廂”
如果說科技創新是拓展人類認知的火車頭,那么科技傳播就是匯聚人才、匯聚資源的車廂。只有通過科技傳播才能讓更多的人去了解科技、熱愛科技、投身科技,火車頭才能有源源不斷的新動力。
二、科普教育:“解密”不是目的,“提問”才是關鍵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科技工作者們主動投身科普、參與科普。但在科普實踐中,卻往往會感受到科普與科研之間的“錯位”。科研需要嚴謹,但科普卻講究趣味,我們的科普工作,并不是告訴大家已經解密了多少,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而是告訴大家目前在科學領域,還有很多不能理解的奧秘,那些不能理解的奧秘在哪里才是關鍵所在。
三、“個人夢”融入“中國夢”吸引更多優秀青年投身科學
科普是要吸引更多優秀青年投身到科學,把探索未知、服務社會作為終身的奮斗目標,把個人的夢想融入到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過程當中。要讓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涌動、青春的創造,成為推動中華民族勇毅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
此前,為打造科普特色品牌,支持助力科普事業發展,中器綠循環公益服務中心特以“科普厚植‘綠’畫卷,打卡探索‘新’世界”為定位主題,成功入選靜安區科普項目。中器綠循環公益服務中心將充分發揮科普宣教效用,通過精心策劃的展教內容和精彩紛呈的互動體驗,以科技為引領,以創新為動力,為科創建設輻射效應貢獻更多力量。
四 技術前沿
介紹最新技術成果和創新應用,展示低碳環保創新活力。
5月17日,為加快推廣應用先進適用節能降碳技術裝備,推動重點行業領域節能降碳,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領域節能降碳技術裝備推薦目錄》。
《目錄》包含工業節能降碳技術、信息化領域節能降碳技術和高效節能裝備三個大類,其中,工業節能降碳技術中涵蓋鋼鐵行業、有色金屬行業、石化化工、建材、機械、輕工、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系統能量梯級利用、工業綠色微電網、氫能制取及利用、智慧能源管控技術和工業降碳技術共十二個子類目。《目錄》旨在加快推廣先進節能降碳技術,覆蓋工業、信息化及高效節能裝備等多個領域,助力行業綠色轉型。
五 中器動態
中器身躬力行,分享最新動態。
2024年5月18—31日上海科技節活動期間,【中器綠循環公益科普館】向大眾持續開放,作為傳播循環經濟理念科普平臺、官方系列活動平臺,將同期啟動公益科普活動,帶來生動有趣、富有教育意義的綠色科技盛宴。
第二屆上海國際碳中和技術、產品與成果博覽會將于2024年6月5日-8日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舉辦。中器集團作為行業領軍企業,應邀參加2024上海國際碳博會,展示集團在餐廢油脂資源化利用方面的最新成果和技術,致力推動食品安全與雙碳經濟的融合發展,誠摯邀請您的蒞臨!
了解詳細信息,請點擊:https://mp.weixin.qq.com/s/a6ybVoh7HuX-8OcxdOTE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