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器寄語
每周行業“碳”秘精選環保熱點資訊,涵蓋新聞速覽、政策解讀、市場洞察、技術前沿及中器動態五大板塊,助您迅速精準把握行業趨勢與機遇。分享中器在環保領域的最新動態或成果亮點,彰顯智造活力,擔當新質使命。
一 新聞速覽
精選本周環保行業熱點新聞,一分鐘快速了解行業最新動態。
01|四部門印發《關于發揮綠色金融作用 服務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
10月12日,中國人民銀行、生態環境部、金融監管總局、中國證監會聯合印發《關于發揮綠色金融作用 服務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旨在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決策部署,以綠色金融高質量發展助力美麗中國建設。《意見》強調,要著力提升金融機構綠色金融服務能力,豐富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銀行、保險、證券、基金等金融機構要立足職能定位,通過完善工作機制、優化流程管理、推動金融科技應用、強化隊伍建設等健全內部管理體系,提升綠色金融供給質量。持續加大綠色信貸投放,發展綠色債券、綠色資產證券化等綠色金融產品,強化綠色融資支持。聚焦區域性生態環保項目、碳市場、資源環境要素、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EOD)項目、多元化氣候投融資、綠色消費等關鍵環節和領域,加大綠色金融產品創新力度。
02|生態環境部部長會見哥倫比亞外交部長
10月11日,生態環境部部長在京會見哥倫比亞外交部長穆里略。雙方圍繞生態環境保護與應對氣候變化合作、《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六次締約方大會(COP16)有關活動與成果、昆明生物多樣性基金等共同關心的議題進行交流。中方介紹了中國參與全球環境治理的理念和立場,表示愿與哥方一道落實好兩國元首共識,推動環境與氣候領域合作,為中哥戰略伙伴關系發展貢獻力量。哥倫比亞外交部長高度贊賞中國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應對氣候變化等領域取得的成就,期待與中方加強交流合作,共同推動COP16取得成功。
03|《入海排污口監督管理辦法(試行)》印發實施
10月8日,生態環境部印發實施《入海排污口監督管理辦法(試行)》,旨在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入河入海排污口監督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和新修訂的海洋環境保護法有關要求。入海排污口是陸源污染物進入海洋環境的最后一道“閘口”,加強入海排污口監管,對于從源頭上減輕污染物排海壓力、推進美麗海灣建設、保障海洋生態環境安全具有重要意義。《管理辦法》共設置六章二十四條,按照“全面覆蓋、分類管理、全過程監管”的原則,明確了入海排污口的定義、類型、分類管理原則,并圍繞設置、備案、監測、執法檢查、信息管理、信息公開等各監管環節,分別明確了相應的監管要求。為建立健全責任明晰、設置合理、管理規范的長效監督管理機制,不斷完善入海排污口全鏈條治理體系奠定了基礎。
二 政策解讀
針對本周環保相關政策文件,深入解讀和分析,快速掌握政策影響與機遇。
綠色產品認證與標識管理辦法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10月9日,市場監管總局公開征求意見,組織修訂《綠色產品認證與標識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旨為貫徹落實生態文明體制改革要求,規范綠色產品認證活動以及綠色產品標識使用。意見反饋截止日期為2024年10月23日。
征求意見稿共7章45條,規定了綠色產品認證與標識體系管理程序,分別按照認證體系、認證實施、認證證書、綠色產品標識、監督管理等環節,規范了管理流程,明確了各監管主體職責,以及各參與主體違反《管理辦法》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明確由市場監管總局建立統一的綠色產品認證與標識體系信息平臺并組織開展綠色產品認證國際合作。明確了綠色產品標識樣式和標識顏色,對標識使用和標識管理進行了規定。《辦法》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認證認可條例》《認證機構管理辦法》以及《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立統一的綠色產品標準、認證、標識體系的意見》等行政法規、部門規章以及相關文件的規定。《辦法》所稱綠色產品,是指產品的資源、能源、環境、品質等綠色屬性符合相關評價標準的產品;所稱綠色產品認證,包括綠色產品全項認證、綠色產品分項認證。其中綠色產品全項認證是指認證機構對產品的全部綠色屬性,是否符合綠色產品評價標準實施的合格評定活動;綠色產品分項認證是指認證機構對產品的部分綠色屬性,是否符合綠色產品評價標準實施的合格評定活動。綠色產品標識,是指產品通過綠色產品認證方式或者自我聲明方式獲得,證明產品符合綠色產品評價標準的合格評定標志。
《辦法》是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的重要決策部署之一。中器積極響應相關政策精神,賡續研發創新清潔能源產品技術,以最新綠色標準布局更綠色低碳產業模式,助力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積蓄新動力。
三 市場洞察
環保行業的市場趨勢分析,提出針對性市場洞察建議。
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2024年年會在京開幕
10月10日,以“開放包容創新合作,共建清潔美麗世界”為主題,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以下簡稱國合會)2024年年會在京開幕。中方表示,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趨勢,建設清潔美麗世界是人類的共同夢想。中國作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一貫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近年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國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以美麗中國建設全面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同時,中國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深度參與全球氣候治理,持續推進全球生物多樣性進程,積極開展雙多邊環境合作,深入推進綠色“一帶一路”建設,為共建清潔美麗世界作出重要貢獻。中國生態環境保護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壓力尚未根本緩解,綠色低碳轉型任務依然艱巨。過去一年,國合會緊扣“堅持綠色開放合作,推進現代化發展”開展政策研究和交流活動,積極服務中國環境與發展事業。希望國合會進一步發揮新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平臺作用,持續助力美麗中國建設,持續推動全球平衡、協調、包容發展。圍繞完善生態文明基礎體制、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等重點改革任務,開展戰略性、前瞻性、全局性研究,在深化中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上作出新貢獻。圍繞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塑料污染等全球性環境危機,研究提出綜合解決方案和實現路徑,在深化全球環境治理體系上展現新作為。圍繞制定符合自身國情的國家自主貢獻、構建兼顧安全和清潔的能源國際合作體系等熱點議題,開展廣泛深入對話,在深化國際交流合作上發揮新優勢。
“與國同行、同球共濟”共同愿景清潔美麗地球家園,中器縱深科技環保各領域綠色低碳微單元,探索低碳節能清潔新能源新路徑,助力無廢城市向新向綠高質量建設。
四 技術前沿
介紹最新技術成果和創新應用,展示低碳環保創新活力。
《印染行業綠色低碳發展技術指南(2024版)》印發
10月8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印染行業綠色低碳發展技術指南(2024版)》,是基于《印染行業綠色發展技術指南(2019版)》進行了修訂形成本指南。隨著國家將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以及印染技術不斷進步發展,行業對降碳減污協同增效技術的需求更為迫切。為更好發揮技術指南引導行業加快綠色轉型升級、構建低碳可持續發展路徑的作用,對2019版《技術指南》進行修訂。《技術指南》指出,印染行業是紡織產業鏈核心環節,是賦予紡織品服裝色彩、功能性,提升附加值的重要技術支撐。深入推進印染行業綠色低碳轉型,是紡織工業實現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核心所在,是解決資源環境約束問題的根本之策,也是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本次修訂指南共6部分、47項綠色低碳技術,與2019版相比,刪除6項技術、新增17項技術。1—5部分為綠色先進適用技術,涵蓋資源能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少、經濟效益好、成熟可靠、適宜推廣應用的技術,其中第4部分為降碳減污協同增效技術;第6部分為前沿技術,涵蓋業內廣泛關注、有一定研究基礎、符合行業綠色低碳發展方向,但在關鍵領域攻關或推廣應用中仍存在一定難題的技術。
中器綠循環公益科普中心持續推陳出新多方位展示綠色工藝先進技術,致力倡導推廣環保新質生產力,普及科技賦能減污降碳守護生態瑰寶可持續發展循環理念。
五 中器動態
中器身躬力行,分享最新動態。
10月7日,“山河向榮 與國同慶”,上海安慈公益基金會于中器集團召開二屆第十一次理事會。原上海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安慈公益監事周箴,安慈公益黨工組組長、上海市政府決策咨詢專家、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石磊,安慈公益創會理事長汪峰,輪值理事長吳獻忠,執行輪值理事長張學旺,監事、專項基金管委會會長盛光杰等理事會相關成員悉數出席。此次會議對2024年度工作要點進行梳理,特別是在“國家鄉村振興”“圓夢助學”等助老助學助困項目做出的貢獻;審議并通過安慈公益2025年度重點工作綱要;表決通過一系列重大決策事項。本次理事會,特別安排中器綠循環公益中心參觀環節,切身感受中器環保創新再生循環應用模式與公益可持續發展相結合實踐案例,為安慈公益拓展更多綠色公益項目提供新靈感新路徑。